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标准 > 政策法规
统计局首谈三新经济:互联网已上升为核心基础设施
04/11/2017

  建立“三新”统计 服务经济发展——鲜祖德谈“三新”统计改革与创新

  为了科学揭示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新变化、新规律,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下简称“三新”)在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方面的进展和成效,测度新动能,反映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统计局顺应形势,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三新”统计改革。“三新”经济有何特征?如何界定“三新”统计的标准?“三新”统计进展如何?难点何在,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对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最近一年来,国家统计局全力推进“三新”统计,开展“三新”统计的背景是什么?

  鲜祖德: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引导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环境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增强,有力支撑起我国经济发展新天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新”统计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健全“三新”统计,更好服务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国家统计局把全力推进“三新”统计,加快建立健全“三新”统计调查体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测度新动能、反映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开展“三新”统计也是顺应发展趋势、回应社会关切的迫切需要。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兴起,新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产业、模式升级,创新不断展现出旺盛的活力,新动能日益壮大。在宏观决策、经济管理、谋划发展、制定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等工作中,迫切需要“三新”统计数据。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实现转型升级等过程中,也离不开“三新”数据的支持。统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及时生产和发布翔实的“三新”统计数据,提供更新、更快、更细的统计服务,更好地满足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开展“三新”统计还是推进统计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长期以来,统计部门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统计调查体系,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动态性、复杂性对传统统计调查带来的挑战,最突出的就是“三新”统计面临“进不来”“抓不住”“分不开”等问题,“三新”统计还存在“短板”。因此,加强和改进“三新”统计工作,全面真实揭示“三新”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同时,由于“三新”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三新”统计调查体系的建设,也将倒逼我们加大对行政记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推动数据采集、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统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记者:“三新”经济有什么新特征?国家统计局如何界定“三新”统计的标准?

  鲜祖德:现阶段,“三新”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互联网成为核心基础设施。互联网已由最初的一种改善沟通的工具变成支撑整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与水、电、公路一样,成为行业发展和生活必备的核心基础设施。

  二是数据成为一种新的资源。大数据是人类自身产生的一种新资源,与支撑传统经济发展的土地、石油、煤、水等自然资源不同,这种人造资源越用越多、越用越便宜、越用越有价值。以知识、创新、ICT、IT、DT、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三新”更多是依靠这种新资源。以大数据开发为基础的一大批产业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

  三是跨界融合混营是大势所趋。跨界融合突破了产业界限,混合经营将成为一种新常态。知识、信息、数据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跨界创新融合越来越广泛,产业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四是分享无处不在。分享经济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的供需匹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专门从事分享的企业开始出现,且规模迅速扩大,从住宿(如AirBnB)到交通运输(如滴滴打车),涵盖多个领域,成为以协同消费、协作经济、点对点经济为特征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

  五是促进动能转换。“三新”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经济的拉动力减弱,需要新动能来适应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三新”发展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条件可以更好地带动科技知识的创新,为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关于“三新”的确切内涵,目前仍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演进中的概念。因此,“三新”的对象和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印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该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中具有“三新”模式特征的类别整合梳理,分层编码,形成体现“三新”特征的统计分类标准。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三新”有关活动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层。分类包括了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新技术与双创服务活动、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三新”分类较为科学地界定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的范围、对象和内容,为开展统计调查,进行数据采集、加工汇总、分类整理、研究分析奠定了分类标准基础。

  记者:围绕“三新”统计,国家统计局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鲜祖德:国家统计局主要从6个方面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国家统计局一方面积极组织调研,了解各地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情况;另一方面组织专门力量,系统学习和研究国际上新动能新兴产业统计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在深入了解当前“三新”发展态势、基本特征、统计现状和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改进“三新”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和统计上跟进监测“三新”经济的思路措施,形成系列报告。

  二是精心组织试点。国家统计局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研究建立健全“三新”统计监测体系等问题。组织上海、浙江、贵州、重庆、四川和深圳等省(市)开展以“三新”统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创新试点。各地先行先试,为国家建立健全“三新”统计指标体系和标准,改进完善“三新”统计调查和核算方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是组织实施“三新”专项统计。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6年4月,国家统计局印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专项统计报表制度》。该统计调查制度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新服务、高技术产业及新技术、科技企业孵化器、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开发园区11个重点领域,全面反映“三新”企业规模、效益、结构状况。该制度下发后,各级统计机构积极行动,按照《统计法》和“三新”专项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调查方法,精心采集基础数据,保障了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质量。

  四是研究建立“三新”统计分类标准。国家统计局搜集整理了2000多个“三新”发展的案例,经专家评审,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印发试行。

  五是探索开展“三新”增加值核算。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办法,并尝试进行初步测算。

  六是研究建立经济发展新动能统计指标体系。按照可测算、可操作的要求,从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的基础、潜力、动力、进展和成效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统计指标体系,包括知识能力、经济活力、创新驱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成效6个方面42个指标。同时,为全面量化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的成效,综合反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动态监测评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态势和进展情况,初步研究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测算方法。

  记者:国家统计局如何进一步完善“三新”统计,推进统计制度方法创新?

  鲜祖德: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要求,充分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健全“三新”统计制度为契机和突破口,不断推进统计制度方法创新,补齐“短板”,加快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当前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统计制度方法。在已开展的“三新”统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统计标准、充实调查内容、创新调查方法,完善“三新”统计调查和监测制度。深入研究如何在完善法人单位统计基础上加强产业活动单位统计。尤其是要牵住互联网经济这个“牛鼻子”,建立健全互联网平台统计调查制度,通过收集和加工互联网上的有关信息,准确快速反映“三新”的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三新”统计中的应用,创新工作方式,扩大数据来源,改革统计生产流程,适应新情况新变化。

  三是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研究解决新动能测量这一世界性新课题,重点是研究加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测度的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研究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尤其是元数据标准建设;研究加强统计分类标准建设,结合国际“三新”发展前沿理念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及“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从统计分类标准角度对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明确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