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一个下午,瓯海区娄桥工业园秀浦路750号,生产车间里设备忙碌,一群来自俄罗斯的客户在样品厅看样下单。眼镜行业的传统旺季拉开序幕。这里是温州市蓝道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州总部,蓝道集团是眼镜包装行业全球市场份额第一企业。
正是一家家实干的“蓝道”支撑起了温州眼镜业的金名片。温州市与意大利贝鲁诺市、日本鲭江市和韩国大邱市并列为国际四大眼镜生产城市和出口基地,而瓯海眼镜业产值占温州全市七成以上。数据显示,2017年,瓯海区500多家眼镜企业相关产业产值总计超百亿元。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家,近三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每年增长20%以上。
目前,温州眼镜行业约90%的产品销往欧美等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十大眼镜品牌的主要供货地区。就全市来看,今年1~8月眼镜出口额达46.35亿元,同比增长8.01%,增速位于出口商品前列。
眼镜制造作为传统产业,通过高端化、时尚化和品牌化“三化”转型,在行业发展大潮中抓住了时代机遇,站稳了脚跟,焕发出全新的蓬勃生命力。温州眼镜行业,正为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温州民营经济蝶变,探索出一条先行之路。
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眼镜包装企业
目前,蓝道集团是陆逊梯卡集团(Luxottica Group)在国内最大的眼镜包装供应商,从第一笔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小订单,做到现在年订单量1500万美元。同时,蓝道已经做到眼镜包装细分领域全球最大市场份额。
回忆起十几年前第一次到意大利北部参观陆逊梯卡,温州市眼镜商会会长、温州市蓝道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加乾坦言,当时完全不知道这家公司原来这么大,日后将以眼镜单品成长为世界第四大奢侈品运营集团,位列LVHM、历峰和开云之后。
相比生产车间,蓝道的样品展示馆更能直观反映蓝道客户的高端性和从事行业的时尚属性。样品展示馆陈列着上千个精美别致的包装样品,不同的色系、材质、形状、风格,有品牌合作款,风向潮流款……记载着蓝道集团的奋斗史和成长史。
“中国已经是制造大国,原来是和意大利的同行竞争,这几年本土化优势越来越强,在制造工艺、产品全系列方面,都有了竞争力。”林加乾感叹道。
对于蓝道集团如何“拿下”世界级品牌的订单和认可,林加乾表示,蓝道在眼镜包装行业积淀了二十多年,赢在精准切中客户需求,做到了诸多“合适”的集合:合适的产能规模,合适的产品定位,合适的性价比。比如,国外品牌客户给供应商的一个综合评分,包括性价比、设计开发能力、交期和品质等维度,每一项,蓝道常年以80~90分位列优良档。
但做到无短板,需要企业克服各种困难,保持长期持续的投入。比如眼镜包装作为包装行业非常细分的领域,没有成熟供应的自动化设备,蓝道集团的自动化设备就是由内部研发人员和设备厂商反复沟通完成。
做到细分领域冠军后,林加乾并不满足。在他看来,蓝道在眼镜包装领域再扩大市场份额的空间有限,因此还通过投资眼镜生产工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甚至包括从制造向品牌延伸。
历经二十年,蓝道集团的发展路径,只是瓯海眼镜行业的一个缩影。正是“蓝道们”的不止步于此,推动着温州眼镜行业跬步千里。
区长代言“瓯海眼镜”,三大转型初见成效
根据瓯海区政府的规划,瓯海眼镜行业要打造“中国眼镜之都”,在未来5~10年计划打造成500亿甚至是千亿元产值产业。
传统制造行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瓯海眼镜行业交出了“三化”成绩单。
产业形态方面,瓯海眼镜行业集群化效应更加显现。去年,瓯海区政府宣布斥资50亿元打造中国(瓯海)眼镜小镇,至今共新入驻5家规上企业,已累计入驻知名眼镜企业155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企业8家。同时,瓯海区还配套了眼镜跨境电商园和电镀园,后者提供了镜架生产的关键技术支持。
制造方式方面,向智能化转变。以先行者通达光学为例,其三年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机器换人”,员工减少25%,劳动生产率提高29%。总体而言,通过“机器换人”,瓯海眼镜产业劳动生产率同比提升了17.78%。在研发方面,2017年规上眼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6800万元,行业专利授权量达154件,增速比去年提高2.84个百分点。
在质量标准方面,瓯海眼镜业的话语权不断提升,行业参与了镜片、配装眼镜2项国家行业标准修订,同时有4家瓯海眼镜企业——通达、泰德、亨达和冠豪牵头制定“浙江制造”标准。
销售模式方面,向品牌化和时尚化转变。正如林加乾所言,眼镜是一个高附加值行业,仅就制造而言,行业平均利润在百分之十几,但若结合时尚形成品牌,利润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亨达光学在全球先后注册了3个自主品牌,这3个品牌的眼镜年出口量超其总产量的40%;冠豪眼镜的“SECG”品牌儿童眼镜销售则保持了每年超50%的增速。
瓯海眼镜小镇还在积极打造“品牌街”,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将一楼厂房“退二进三”,改造成品牌直营店,通过打造瓯海眼镜的工业旅游胜地推广眼镜自主品牌。
“我们鼓励骨干企业把自主品牌产品和代理国际品牌放在一起同台竞技,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上完全有保证,在性价比上又具有很大优势,通过同台比较,就是要破除大家对国外品牌的‘迷信’,对我们的自主品牌有信心和自豪感。”瓯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振勇如是说。
在瓯海眼镜企业家口中,王振勇善于倾听企业声音,急行业所急,甚至亲自当起瓯海眼镜的代言人。在去年杭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温州)眼镜业青年企业家创新论坛和今年北京召开的2018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王振勇都到场支持,不遗余力推介瓯海眼镜产业。
“我很愿意当这个代言人,也对瓯海眼镜很有信心。”王振勇表示,“全国有很多眼镜企业有意愿回温或来温发展,包括一些国际合作也在落地中。我相信未来二十年,世界眼镜产业的中心将向温州转移。”
产业集群和工贸结合优势迎来产业转移
瓯海眼镜行业规模化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欧洲最大眼镜企业之一的欧洲光学来温州采购,从此打开了温州眼镜的外销大门,向OEM贴牌加工转型。随着中国加入WTO,瓯海眼镜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2003年,瓯海区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眼镜生产基地”荣誉称号。截至目前,瓯海区还获得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省级出口眼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多项称号,获批“国家眼镜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此外,国家主管部门已受理“瓯海眼镜”集体商标的申请,获批仅一步之遥。将来,“瓯海眼镜”有望和“瑞士手表”一样,成为品质保障的代名词。
不过,温州眼镜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受全球经济和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影响,整个行业曾受到重创并经历了一轮行业洗牌。近年来,瓯海眼镜行业重整旗鼓,重新出发,在多名眼镜业资深人士看来,是“机会落在了有准备的人身上”,是多方合力下一次产业转移成功的结果,既有企业和行业的内生成长,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欧美和日本的大品牌和连锁店把订单集中下到了温州,这部分订单原来是给广东和厦门的,我们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承接了转移而来的产能。”林加乾介绍,这是行业性第二次转移,第一次分别是香港转给广东,台湾转给厦门。
温州抓住这一波产业转移机遇,有两大行业性关键因素,其一是温州是少有的自身具备贸易能力的产业聚集地。
温州市眼镜行业协会、温州市眼镜商会秘书长许海洲表示,温州眼镜行业早在发展初期就走出了自己的外贸之路,或是工厂设立外贸部,或是有专门的贸易公司。不同于广东外贸依赖港资企业,温州眼镜业把外贸命脉、客户订单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目前一些其他地方新兴眼镜行业,都需要通过温州的外贸渠道接收海外订单。
温州能够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较为完备的产业集群。特别是眼镜架制造分工细,不断专业化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升,从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给客户提供了很大的集中采购选择范围。尤其是在中档产品系列,温州眼镜行业已形成很高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急行业所急,各类配套支持政策加持
温州眼镜走向世界,背后离不开市政府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以及瓯海区政府提供的各类政策“大礼包”,包括《促进眼镜产业提升发展新十条政策》(下简称“新十条”)和《中国(瓯海)眼镜小镇“品牌街”招商办法》等。
作为全国六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瓯海区去年7月在杭州宣布,五年斥资50亿元打造“眼镜小镇”, “新十条”作为配套,内容涵盖人才培育、研发设计、品牌培育、质量提升、企业培育、产业基金、企业上市、跨境电商、生产空间和机构保障等多个方面,是瓯海区多年来支持力度最大、释放红利最多的单项产业政策。
眼镜企业扩大生产需要土地,瓯海高新技术眼镜产业园于今年3月启动建设,总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成投用后可入驻品牌眼镜企业超30家、年产值超60亿元,税收超10亿元。据了解,还有2~3个眼镜小微园正在规划中。
企业设备升级需要资金,瓯海区对设备购置、技术转让、软件购置费等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机器换人”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6%~20%补助。另外,每年向规上眼镜企业发放不少于5万元的科技创新券,用于产品检测、设备租用、创新设计、购买标准服务等。
企业转型需要引进和培养人才,区政府政策给予人才引进补贴,包括特级技师4000元/月,高级技师1500元/月,技师或本科(高职)应届毕业生800元/月生活补贴……瓯海区眼镜行业协会还定期举办眼镜顶配工、眼镜验光员等免费培训,帮助提升企业用工质量。
有眼镜企业主建议政府更重视组织企业参与国际会展,扩大瓯海眼镜品牌影响力。对此,瓯海区政府真金白银扶持。据瓯海区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林步春介绍,瓯海区政府去年一年资助企业参展(包括北京、上海、温州三大国内展会,以及香港展、米兰展两大国际展)金额就超过1000万元。
“展位很紧张,都是要挤破头抢的。”林加乾回忆称,第一批参加米兰展的温州摊位仅5个。而去年温州参加米兰展和香港展的企业分别达150家左右,这是过去温州眼镜企业不敢想象的事情。
未来开拓品牌和电商之路
温州眼镜行业的未来在哪儿?产业高端化论“亩产”的路径是什么?行业相关各方已达成品牌化共识。
林步春表示,以今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为例,目前来看,虽然美国没有对进口眼镜产品提高关税,但汇率波动对企业的交易价格存在一定影响。若贸易摩擦持续并愈演愈烈,可能会影响中国的总体外贸出口,眼镜出口也势必受到影响。
温州市朗盛光学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眼镜行业走在前列的深圳处于研发向设计延伸的阶段,在设计方面,在模仿基础上已有创新萌芽。对于温州企业而言,品牌建设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路还长,但路在脚下。温州眼镜行业的时尚化和品牌化正在加速。
温州市眼镜电商行业协会会长、温州雅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素丹介绍,自今年1月份签约,5月正式接手眼镜跨境电商园以来,目前已有近40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有两家外资企业和一家外商投资公司,十几家来自温州市外眼镜及眼镜周边服务相关企业,另有3家设计公司即将落户。另外园区也在和香港一家设计师工作室对接,为温州眼镜企业引入独立设计师,提升产品设计感,助力品牌化。
眼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品牌建设,还有一条行业必走的路子是渠道建设,这方面要充分发挥电商的作用。
根据规划,眼镜跨境电商园按两步发展,前期招商,后期整合资源建设眼镜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丰富温州眼镜对内和对外的销售渠道。
就目前的招商情况,林素丹认为,之所以能够吸引到温州市外乃至海外眼镜相关企业入驻,一得益于温州较为完备的眼镜供应链;二是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清关、物流、退税、互联网服务对接,眼镜现货供应链对接等眼镜企业刚需的集中服务,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
林素丹举例说,若一家企业一天发货量有1000单,通过整合园区及周边企业集中下单,以超低折扣拿到物流单价,一天就可节省1500元,一年下来可节省将近54万元。
“这是温州眼镜行业近二三十年最好的时候。”林加乾如是判断。比照意大利,中国眼镜行业还大有可为,温州眼镜行业还大有空间。作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传统行业,温州眼镜业冲破瓶颈后,等待它的将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